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世贤被迫戏国师,入皇陵肃王父子之死 (第3/4页)
受了他们不情愿的跪拜,对于眼神格外不友好的肃王有些忌惮。成王败寇,自己与他们本无甚亲情可言,届时能保他们一命已是恩典。 虽说皇帝要出面主持大典,但实际上,李承逸只需对着礼部提前写好的悼词照本宣科,再喊一句“盖棺”,剩下的皆有专门治丧的老皇亲负责。 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江山永固,但先帝却是个奇葩,早早就给自己备好棺木修好皇陵,只等着哪天腿一伸就可以直接抬出去埋了。 旁人不理解先帝的想法,李承逸却隐约有些明白了:自上任国师晏清悬死后,他的父皇可能就已经做好随他而去的准备了。 天大亮时正式起灵,李承逸和晏文卿分乘两辆马车,跟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后面。路程十分遥远,及至正午,皇帝才在护得密不透风的御林军簇拥下,来到京郊的皇陵地宫入口。 先帝梓宫已经被放进地宫中的棺椁里,李承逸特地等晏文卿下车。在守陵官员的带路下,皇帝与国师携三品以上官员进入地宫。 地宫环境幽冷,被烈日烧灼后进入此处,颇有几分阴森之感。幸好身旁有国师相随,摄政王紧跟其后,以至于李承逸不露怯。 众人来到主墓室,宽大的地宫复刻了太极宫的样子,除了先帝的棺椁外,还有一个十分精美的玉棺掩映在重重白幔后。 三个戴罪的王爷正跪在棺椁前祭祀的案桌旁烧纸钱,曾经暗投过几位王爷的大臣们默默擦了把冷汗,庆幸自己没有被牵连。 帝后本应合葬,但先皇后是戴罪之身而亡,先帝念其生前仁德破格准其葬入皇陵,安排在离主墓室一厅之隔的地方。礼部之前询问过皇帝是否要将先皇后的棺椁迁过去,没想到皇帝一口回绝了。 他这个“痴情种”的爹既然对国师情根深种,作为大孝子自然不能让母后妨碍了对方的苦心安排。 所以,主墓室内的另一具棺椁是谁的,自然不言而喻。 生不同衾死同穴?晏清悬死后泉下有知怕是要膈应得揭棺而起。 李承逸偏头看了晏文卿一眼,他的眼睛一直看向那具玉棺,烛火在他眼中明灭,似有动容。 与晏清悬同处十六载,也不知道晏文卿是否知晓自己的身世。也许,将来应该寻个机缘给他的岳父大人另寻一处墓地。 三品以上大臣哪个不是为官多年,自然知晓前国师葬在皇陵主墓一事。当年并未觉得有甚不妥,如今出了新帝要娶国师一事,倒是有不少人忍不住多想了些。 在场众人各怀心思地走完了最后的祭祀流程,正准备打道回程,跪在地上的肃王李承庸突然暴起掐住身旁陈王李承焕的脖子。 陈王年纪小,力气自然不如他大,挣扎不开的他面色涨红地盯着众人,口中喃喃救命。 李承逸下意识抓住晏文卿的手臂将其护在身后,没有注意到对方脸上瞬间的怔然。 一直护卫在二人身后的萧阳大跨步挡在皇帝面前,他举手一挥,周围的礼官朝李承庸包围过去。躁动的官员们在秦澜思的命令下,亦安静地团在皇帝周围做护卫状。 “大皇兄,还不快放开六皇弟?” 李承逸被比自己高不少的萧阳挡得严严实实,自觉帝王威仪全无。他越过萧阳的肩膀看向那个挟持人质的落魄身影,才发现李承庸的右腿似乎瘸了。 锁在陈王喉间的力度稍减,李承庸狠厉的眼神扫过四周,哈哈大笑:“孤败了又如何,你可知你身后这些臣子,有多少人曾经像条狗一样祈求孤多看他们一眼。” 不少官员面露异色,不知是被形容成狗令他们难受,还是害怕李承庸报出他们的名字。 李承逸打断他的话:“大皇兄,事成定局,你若放开六皇弟,朕可以不计较你今日之举。” “你以为孤会怕死。”李承庸面露不屑:“皇弟,你以为你这皇位能坐多久,你的朝臣忠的不是你,你猜他们还能容许你活多久。” “大胆,竟敢口出狂言!”身后的官员们哪里能忍,纷纷谴责起肃王诛心之言。 萧阳不耐烦地喊了一声安静,喧杂声渐消,李承庸嘲讽地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