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2/4页)
开来。琅琊王嬴関就对此类戏曲酷爱至极,甚至给自己取了个“嬴天下”的有趣艺名,大号“梨园之首”,时不时就与王府内豢养的千余名专业川戏演员同台表演,像模像样的粉墨登场,一展其优美歌喉与华丽舞姿,可称是有史以来最富雅致闲情的重兵藩王了。 有了琅琊王这份独一无二的“大力宣传”,川戏自然也理所应当的越传越广,近年来势头更是旺盛,终于得以在整片疆域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广泛传播,与滇戏一同被并称为“外滇内川”。 川戏的唱腔虽不及滇戏唱腔那般玉润珠圆、风格多变,但也成功通过一种另类特异的方式做到了所谓的“雅俗共赏”。除了标志性的变脸表演外,川剧里头共有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五大类角色行当,各行当均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流程顺序,为该戏剧种类增添了大量的风趣色彩与写意美感。 魏颉和许灵霜今日碰上的这个川戏班子人员相当丰富,乐器齐全完备,公开演出的剧目知名度也极高,叫做《绿袍传》。 该戏码讲述了一位曾在中原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盖世武将。此人姓卫名京,生平素来不爱披覆甲胄,每次冲锋陷阵与敌人厮杀,必穿一袭飒然轻装绿袍,故被人送了个“绿袍战神”的无双美名。早年间曾誓死追随禹太祖嬴霑,参与大禹国一统中原的定鼎之战,而后又率军七次发兵征讨西域胡人,在阴山取得了龙城大捷,赢获“飞将”的霸气称号。主动发起“陇右战役”,以极少的兵力迅速占领西北要塞河西走廊,并顺势收复凉州河套地区,歼灭敌军主力二十余万精锐,令分三路大举进犯中原的匈颅国人被迫往西面仓促远遁而逃,从此彻底将西域民族抗拒在了那座边界城池玉龙关之外。只因他不仅武力超群,而且更是在战场上真正做到了“屡立奇功、从无败绩”的神话,故此世人后来皆以“兵圣”誉之。 卫京生前被封“冠军侯”,意指功冠全军,死后亦被大禹开国皇帝嬴霑追封谥号“武烈”,可永享武庙香火供奉。天子念其居功甚伟,不惜以阴山的形状为其修建了一座地下陵墓坟冢,斥下金银无数。 此时台上正在唱戏的是个身材高挑的青年小生,穿有一条翠绿色经典款的长袍,脸上厚涂着代表忠勇血性的红色油彩,神采飞扬,并不戴髯口,显然扮演的即是那位有着“兵圣”之称的飞将卫京。 小生一般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这名川戏演员着绿袍、扎发髻,单从外貌来看自当是个完全打不了架的文小生,唯有当他表演起来,那十足十的武小生风范才会在台上彰显无疑,各种复杂艰难的武打动作层出不穷,那份毫不粗俗浅薄的身法-功底,几乎都快要赶上那些专门出演打斗戏码的武生了。 除了动作美观外,该演员的台词功底也颇为深厚,真假声相互结合,嗓音软而不媚,既有年轻化的清丽腔调,又不乏男性天然的阳光之气,叫台下听戏的观众甚是悦耳享受。 要说美中不足的地方,那也有。就是太过于儒雅潇洒了,卫京那份威猛霸道的武夫气势不够到位。 这其实也怪不得他,毕竟没有亲身上过战场杀贼的人,又能演出多少那位百战沙场的“绿袍战神”的兵家底蕴呢? 魏颉立于台下观看着那场川戏条目绿袍传,心里忽然回忆起了自己的那位在沂州锦瑟城王府里任职,官拜一等品爵凤栖公,麾下统帅数以万计“龙神军”的大伯父—— 东方梧桐一代儒将,向来喜穿素洁白袍,加之其天生肤白如玉,更是被一众江湖武夫起了个“玉面人龙”的风流绰号。卫京与人沙场厮杀总是绿袍加身,而东方梧桐每次亲临战场也都必着一袭白袍,故百姓纷纷猜测,后者多半就是前者的重生转世,人间虽已再无“绿袍战神”卫京,大禹王朝却还有“玉面人龙”东方梧桐! 至于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胡乱猜想,比方说那东方梧桐其实是东海龙宫里的白龙转世,亦或是西方白虎帝君下凡投胎什么的,只因太过异想天开、荒诞不经,相信此种说法的人着实少得可怜。 舞台之上的演员身形灵动,翠嫩绿袍飘摇不止,恍惚间,魏颉不知怎的竟想起了那个昔日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小丫头卜倩。 一袭葱绿色薄衫,两根羊角辫子。 一张圆脸蛋,两颗黑珍珠。 萍水相逢即深种情根,在月华江的船头上贡献少女初吻。 依靠着“先天地煞境”的禀赋修为,在五次生死关头及时出手,救下了“大哥哥”的宝贵性命。 最后害怕会因自己的“狂病”连累身边挚爱之人,一夜白头,挥泪吻别。 如此大恩大惠,如此似海深情,魏颉要如何才能将“小萝卜”从自己的心里彻底抹去呢? 憧憬着神勇披靡的大伯父东方梧桐,思恋着天真活泼的小萝卜卜倩,魏颉的脑海里思潮更迭起伏,情绪跌宕连绵,怔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