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处理结果 (第1/2页)
群臣噤声。 大气不敢出。 “造反”这个词,太敏感了。 朱标都不敢说什么了,但是心中也在抱怨朱梓太大胆了。 朱元璋看着装死的群臣,突然看向一直默默看戏的武将队列直接点名道: “徐达,你来说说潭王裹挟民众该如何处置?” 徐达心中郁闷,看不懂老朱是要怪罪呢?还是要怪罪! 而且他的身份来回答这个问题有点敏感啊,只能和稀泥道: “回禀陛下,潭王未得皇命以钱粮裹挟百姓北上,又招摇过市,影响一路春耕大计,理应重罚。” “然而,潭王此举并没有造成百姓伤亡,且随行百姓多为自愿。” “朝廷以往多行强行北迁的策略,时常造成民怨,如果潭王此举能为塞北增添十万民,也是大功一件。” 好吧,徐达没有看到朱梓的那封书信,但以他对朱梓的了解可以笃定,朱梓绝对不会造反,真的只是移民。 老朱看了看另一个闭目养神的人问道:“汤和,你怎么看?” 汤和也是无奈,我都装睡了,老兄弟你还喊我干嘛啊? 不过,他也是和稀泥的高手: “陛下,塞北乃我大明最重要的军事防线,朝廷苦于塞北无民,多次北迁,可百姓们留念故土,多有不愿。” “若潭王此举能北迁数十万百姓,便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下之壮举。” “但潭王未得陛下旨意擅自移民却是大错,当重罚。” 好嘛,他就是把徐达的话,换个个重新说了一遍,等于没说。 老朱摇摇头,又点名几个不是淮西集团的武将,没想到这些看似耿直的家伙,就是把徐达的话各种翻译,就是和稀泥。 老朱大概明白武将们的想法了,随即又点名大儒刘三吾。 刘三吾是当世大儒,原本他是非常反对朱梓擅自行动的举措的,但是看到武将们都在和稀泥,他也看出了些不对。 所以原本激烈的言辞也稍微收敛了些:“陛下,凤阳百姓不能轻动,凤阳不仅是陛下龙兴之地,更是应天门户之地。” “潭王王固然北迁移民或许有功,但理应出了凤阳地界再行移民之策。” “另外,潭王之举多有狂狈之嫌,当训诫之。”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老朱点了点头,其实心中早有主意,只是想看看群臣的态度,刘三吾的回答他很满意,便问朱标道。 “太子,不如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在凤阳招募兵马,操练军队,你以为如何?” 老朱这话一出,下面的群臣都看向太子。 有史以来,朱标绝对是得位最正的太子,大臣们也早看出朱元璋的培养之心了,并不意外。 朱标定了定神,有自己想法的道: “儿臣以为,八弟所行之事并无过错,若裹挟百姓过多,导致凤阳人口减少也不合时宜,此时正值春耕时节,不能耽误农事。” “二弟,三弟,四弟们也逐渐年长,封地在边境,不应不通军事。” “不如让诸位弟弟在江浙十一府招募兵马,至凤阳府练兵,并行屯田事宜,将新兵一应户籍迁至凤阳。” 老朱点了点头,便下令道:“那就这样办。” “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各自在江浙十一府各挑选一府募兵一万。 兵部、吏部、礼部对诸王挑选随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