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4、笼络人心,安插亲信 (第1/3页)
官员的册印文书需要自己到吏部认领,随后的仪仗用具,官服,仪铠和俸禄供给等需要自己去太仓领。 除此之外武将还有在枢密院登记备案造册,总之是一套很复杂的程序,虽然过去几十年,还完全是照着唐朝时的规格和程序来的。 不过唐末以来,很多东西并不完备,所以很多地方只是走个过场,没那么繁杂。 更多的是来走访送礼的,往史从云府上和史彦超府上走动。 老爹史彦超自然闭门谢客,根本不搭理人家,一来是太傲气,二来是看不起那些走后门拉关系的。 史从云就完全反过来了,东西都要收,不过留人下来吃饭不可能的,顶多喝点茶水,还是苦得不行的清茶,和这个时代的茶完全不同,很多人喝了跟喝药一样,苦着张脸。 其实单纯就是史从云喝不来,到别人那里就理解为他逐客,都私下议论她太吝啬,去送礼连饭都不管。 史从云觉得很冤枉,他没逐客的意思,不过不想管饭是真的。 待交接的事情处理完后,史从云终于清闲下来,首先做的就是得胜后的欢庆,请众人吃饭,这是一个走关系的大好机会,也是想在五代混好的必要技能。 五代十国的特点就是没忠臣,这就好像身为员工,从进公司你就知道,这家公司短则五六年,长则十年左右就要破产,那肯定人人想着跳槽,准备后路。 而交友广阔,互相抱团就是留后路的重要手段。 赵匡胤窜国的时候,整个国家满打满算一共出了三个“忠臣”,只有范质、王著大骂赵匡胤,后来范质还真香了,跟着老赵死心塌地。 唯一反抗的只有韩通一个,被杀。清朝的王夫之认为韩通不是忠心于郭荣,只是和赵匡胤集团不合,史从云也认同这种说法,特别是他接触韩通这个人之后。 剩下两个节度使起兵,李重进是被逼反的,他一开始就想投降,主动要求进京面见赵匡胤,赵匡胤不准。 李筠则更不是忠臣,他对郭荣已经蹬鼻子上脸了,最大的可能是觉得如果郭家倒台了,要当皇帝也该是他来当,不服赵匡胤,因为他兵力多,实力强,资格老。 这就是周国,表面上维持着一个国家,其实私底下武将们来往都比较密切,也相互抱团,官家则没工夫阻止,也阻止不了,对边地节度还要再三忍让。 周国现在只有四个省的土地,就是比较大的割据政权,还需要武将们打仗呢,不敢得罪。 其实多数人心底对大周的长远都不抱太多期待,当下周国能协作,除去官家的能力很强之外,还得益于几个宰相都是能人,亲族中大将也有李重进这样的能人。 所以长远的看,史从云也怕,前途未知,不广交朋友,笼络能人就没有安全感...... 史从云先请军中的众多朋友来家里喝酒吃饭,这次来的人很多,大大小小的禁军将领来了一百多人,赵家的赵匡胤,以及他的上司张永德都来了。 史从云也很高兴,被众人围着喝得烂醉,最后趴在院门口石狮子上睡着了,好在有三个女人照顾他。 之后他又请了闾丘仲卿、卢多逊等一批文官几十人,他太了解这些人的性格了。 武将喜欢无拘无束,大呼小叫;文官喜欢文雅,喜欢逼格,所以不如分开请,免得他们打起来。 而王溥和魏仁浦史从云也发了请帖,不过没抱多少希望,两人当下都是宰相,而且是真正的宰相,和他这种挂个名的不同。 这两人是和他交往最密切的,魏仁浦是枢密使,经常有公务往来自不用说,王溥则是在淮南战场见过好几次。 不过令史从云没想到的王溥和魏仁浦都来了! 他连忙赵侍剑给他换了件正式衣服,恭恭敬敬的出去迎接,临走前还问了赵侍剑礼节上的事,礼节周到的迎接两人。 武将多数不在乎这个,可两个宰相说不准是在意的,所以他力求做到周到,先把礼节做好再说。 在场的众多文官见两位宰相来了,也十分激动,同时也感慨史从云的权势,连朝中两位宰相都能请来。 魏仁浦大概是感激之前他拜相时史从云对他的支持,王溥则是来讨教诗词的,他以为史从云是这方面的大家。 史从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他懂个屁的诗词! 王溥兴高采烈,原来他新做了诗词,是来讨教的。 他说是讨教,史从云心里却明白,不是讨教,是这人多,正好来展示和寻求夸赞的,有炫耀的意思。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史从云听候其实半懂,不过没有盲目叫好,他知道那样直接而没品味的叫好,文化人们是不屑的。 他装作深思熟虑,随后一边感慨一边夸赞:“王相的诗真是立意深远,别出心裁,传达的意思既真诚又朴素,听完令某眼前一亮,有了许多感触,觉得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过奖过奖,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