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1、北进,继续北进! (第2/3页)
过了,上次大规模出兵还是五年前周国攻北汉时的三万援军,但与这次也完全没法比。 一时间整个辽国都开始运作起来,如此庞大的出兵行动,自然消息也传的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不过辽国民众关心的只是自己国家的事,对于南方只知道南军打过来了,要攻南京,所以朝廷派出大军。 至于南面是谁,情况如何,担心的人并不多。 至于打仗,多数人没那么担心,自从太祖皇帝至今数十年,辽国往南出兵次数很多,多数时候打不进去也能捞一把,抢粮抢钱抢人和牲畜总能捞一把。 但也有糟心的时候,比如最惨的一次太宗皇帝时八万大军南下,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不管输赢,百姓都远没有中原百姓那么担心,道理很简单,他们打仗不管打赢打输,都是去别人领土上打的啊,战争破坏的是敌国,对自己的这边的生产生活影响没那么大。 就像当初匈奴为什么那么怕汉朝,因为汉朝自卫青龙城之战之后,打仗不管打赢打输,都要一股脑冲到匈奴人的地盘上去打,日久天长,匈奴百姓日子怎么过,当然受不了,能投降的投降,不投降的也卷铺盖走人了。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辽国大军南下了,南军北上的消息传开,辽国百姓却没那么恐慌,反而比较淡定。 ........ 澶州大营,官家披着貂裘站在御帐门前往北望,他眼窝深了很多,神色有些萎靡,嘴唇发白,但心情却不错。 史从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迅速拿下三关以南的土地,消息传来之后,举国振奋,他也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身体也舒服很多。 郭荣这次是带病过河的,自前年以来,他经常有胸闷、气喘,手脚发麻的症状,宫里的御医看过,还给他准备药石,却没太大作用。 他自己心里也有数,可能是年轻时的奔波操劳所致,他本姓柴,被仙君收为养子之后才改姓郭。 年轻时他负责为郭家经商,后来负责为大军筹集调度军粮,在南北四处奔波,风餐露宿,吃了很多苦。 今年年初时症状更加严重,还有时常伴有四肢乏力,腰背发酸,头晕等症状。 不过他依旧坚持圣驾渡河,即便不北上接受史从云所说的建议,驻守澶州。 这次无论如何他也要来,恢复汉唐雄风,一直是他的心愿,他常年四处奔波,见识了太多百姓的苦难。 唐末以来相比于北方契丹,南方百姓受战祸蹂躏更大。 契丹人的军队从太行山东西两面屡屡南下,每次大战不管输赢,河北和关中等地的百姓都要遭殃,最离谱的一次契丹人渡过黄河到了河南。 多数时候只要一打仗百姓就遭殃,百姓对战争的关注度很高,除去年轻人要上战场,如果情况不对全家老小就需要及时往山里跑,至于家里的牲畜存粮和屋舍,很多时候贼军过境都会被劫掠烧毁,但人能没事就是万幸。 这是国力弱的无奈,如果南方强大而一统,就可以像武帝之后那样,把战场推到草原去,要打去别人家里打。 他翰林院的文人幕佐们常说汉朝无武帝之后穷兵黩武,他听在耳朵里全当放屁,或许如此,可面对强敌,汉人不管输赢,自家百姓总是不用遭受战祸的,可以安心耕种。 唐末以来契丹人南下随随便便就能到达魏州一线,距离黄河不过三里,虽然晋朝、后汉等官书记载上总说击退契丹人,可所谓击退多数时候都是别人抢够自然就走了。 真正围歼给契丹人造成大损失的战例很少,符彦卿等人打的阳城之战就是那样的少数战例。 可不管输赢如何,河北沿途百姓都要尽数遭殃,几代人积累劳作的财富存余为他人所夺,因为战都是在他们的土地上打的! 所以契丹人虽“屡战屡败”,却热情高涨的不断南下。 高平之战之后依旧不断南下扰边,显得三年更甚,在他南下打淮南时,契丹人趁机派兵偷袭,在北地夺取了周国好几座城池。 但那时他不敢两面开战,为专心于淮南战事,只得忍着。 郭荣心中素来有有一大志愿,那就是夺回燕云十六州,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