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_246、为有牺牲多壮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6、为有牺牲多壮志 (第1/2页)

    数万南方大军兵临城下,围困幽州,这是几十年没有的事,也是幽州城中万万没想到的事。

    周军营寨遍野,在幽州南面扎营。

    城寨满地,旌旗遍野,将士们士气高昂,时不时齐声高唱军歌,整齐操练,幽州内外人心惶惶。

    其实史从云心里也明白,大战对于周军损耗同样不小,而幽州,晋阳又和寿州那样的城不同,辽国会想尽办法救援,大军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不可能像淮南寿州那样围上一年多,看贼兵怎么守。

    和辽国打,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像打别国那样打一场大战,而是三线作战。

    他们这路是北路进攻军,还有西路的李重进军团,李筠军团,河中府军团等协同作战。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就是河东北部,也就是后来的山西北部在北汉手中。

    北汉对辽国不仅供奉勤快,而且言听计从,或者说北汉之所以能存在,都是因为辽国保护。

    北汉北部有大名鼎鼎的雁门关等关隘,但这些关隘在北汉手中就意味着辽国军队可以轻易越过天险在北汉境内畅行无阻,他们的大军向南可以从河东直到河中,渡过黄河到达关中,乃至河阳,河南等地,向东可以从太行山各处到达河南中部。

    “地理好比历史的子1宫”,河东,河北中间的太行山决定了东西的隔离,也决定了河东北部,河北北部都是中原的门户,而这两处门户缺了一处都将使中原(河南)处于十分被动地位。

    何况现在这两处都在辽国掌控之中。

    史从云最期待的就是夺回其中一处,先打开局面,面前的幽州就是东面的门户,不过从地理上来说它并不如西面的雁门关一代好防守,这一代远没有西南面雁门关附件的险要,幽州城此时远没后世北京的雄伟,南来北往的路也太多。

    史从云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迫降,里面的人顶不住压力,主动开城投降。

    但到达幽州城下一天之后,他发现此事可能没那么简单,因为即便周军军纪严整,周边村镇的百姓还是都跑了,要么跑进城里,要么跑到深山中去,连观望的都没有。根本没有喜迎王师的半分模样,而是畏周军如虎狼。

    史从云骑着马,巡视大营,所到之处将士们备受鼓舞,高呼大帅,也有人喊万岁;史从云来不及去深究了,而是忧心忡忡的问身边跟着的王全斌道:“跑进幽州城的百姓多吗?”

    王全斌回想:“回禀大帅,很多,我们大军到时城外还丢弃大量牛羊家私,都是百姓怕来不及进城丢下的,遍野都是。”

    “这不正好,咱们大军让他们吓破了胆!”符昭愿很激动,自从上次大战赢了之后,自己这年轻的小舅子一下牛起来了。

    史从云却不乐观,“给你们讲个历史上的故事。”

    众将纷纷看过来,“西汉末时,王莽撺政,搞得民不聊生,百姓穷苦没法过日子,各地纷纷揭竿起义,当时全国各地义军众多。

    其中有两个小故事,当时荆州牧率军进攻绿林军,战败被俘,结果农民军只杀了州牧随从,却放了州牧。

    同年还有朝中官员去豫州路上被俘虏,但农民军也没杀他,还把他送到县城,二者之间有一段对话,官员问百姓:‘你们为何造反’,百姓回答:‘因为贫穷’。”

    他说吧,符昭愿等几个没什么心思的人都大笑起来。

    向训、王审琦等人则在深思什么。

    史从云叹气,“人心向背就是这样的,我的故事有两个意思。”

    “第一,普通百姓不懂那么多大道理,谁让他们日子能过好,他们就选择拥护谁。”还有一段他只在心里想,没敢说出来,怕影响军心。

    这时候从石敬瑭把幽州送给辽国已过去二十多年,唐末以来天下保经战祸,而幽州及其周边地区在辽国庇护之下百姓已经过了二十年的安稳日子,有时辽国从幽州出兵也是主动往南打,战争都是在别国土地上打的,被掠夺蹂躏的是别国百姓,幽州反而安全。

    这就跟汉武之后汉朝的战争一样,无论输赢都是到别国的地盘上去打的,遭殃的是别国百姓。

    加之耶律挞烈这个南院大王在辽国被称为“富民”大王,可想而知他治理幽州时做了什么。

    二十多年的和平,对于乱世来说非常难得。

    史从云最怕的是这造成一个严重后果,短期内,在幽州可能辽国比他们更得人心,他们反被视为侵略者。

    附近百姓一见周军来纷纷往山里跑,往城里跑,连展现军纪赢取民心的机会都没给他。

    “第二,我也十分感慨。

    百姓即便到了活不下去的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