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45节 (第2/3页)

裴少津出门时,在官服里多添了一层衣裳,在马车里犹觉得瑟瑟。早秋生寒,今年恐怕又是一个长冬。

    早朝无大事,退朝后,他在内官牵引下,来到乾清宫偏殿里坐下,掌记皇帝日常。

    正殿御书房中,今日难得没有大臣来御书房议事,皇帝犯了棋瘾,吩咐萧内官道:“去一趟六科,宣伯渊觐见。”让伯渊陪他好好大杀几局,想着就过瘾。

    “是。”

    萧内官刚走到门口,却闻皇帝道:“罢了罢了。”长叹了一声,说道,“来年春日他便南下开海了……朕要提早习惯习惯。”不仅伯渊离京,承诏也要离京。

    萧内官回到皇帝身边,提醒道:“陛下,今日是另一位小裴大人当值掌记,就在偏殿中。”都是裴大人,萧内官只能用“另一位”来区分。

    意思是陛下可以另寻棋友。

    “甚好。”皇帝意会,当即让萧内官准备棋盘,再宣裴少津入正殿,也好趁机了解了解这位“门生”。

    棋盘下,裴少津与皇帝对坐,却坐得很不安稳。

    皇帝略问了些时事,裴少津思后应答,话语虽有些像在作文章,但见解独到,有理有据。

    皇帝颔首,道:“颇有你兄长当年风采。”又笑着宽慰裴少津不要紧张,只当是平日里下棋就好,打趣道,“你兄长下棋时,可从不跟朕客气。”

    见皇上言语如长辈,又有大哥昨夜提点,裴少津渐渐放松下来。

    “伯渊说过,你的棋艺比他要好?”

    “略胜一筹。”裴少津谦虚应道。

    于是皇帝端端坐好,神态认真了几分,手举白棋,开始仔细布局,每一步都慎重斟酌。

    裴少津谨听大哥叮嘱,悄无声息开始让棋,结果一不小心吃了十几颗白棋,他迟疑了一下,开始多多让步。

    等到棋过半局的时候,裴少津的黑棋一不小心又围了一片白棋。

    使得他接下来每下一枚黑棋,都要斟酌许久——到底该怎么让才好?

    直到一局棋了,裴少津“险胜”了皇帝,他才后知后觉,明白大哥口中所说的“多多让棋”是什么意思。

    皇帝下得尽兴,欢喜道:“爱卿的棋艺果然比伯渊更胜一筹。”他平日和伯渊下棋,胜负往往是五五分。

    “谢陛下夸奖。”裴少津讪讪应道。

    所幸正好有大臣求见,裴少津得以脱身,他一边退回偏殿,一边在想,往后该如何下棋才好?是不是该回去研究研究童子棋艺?

    ……

    翌日早朝时,梧桐细雨,更添秋寒。

    连续两年的秋日早寒,不止引起裴少淮的注意,也引起了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注意。

    皇帝选用的这两位都是实干派,有实实在在的功绩傍身。

    张令义入阁之后,兵部尚书由原兵部左侍郎陈功达接任。陈功达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安庆知府、湖广按察使和蓟辽总督,后来召回京都,在兵部再受重用。任蓟辽总督时,陈功达修整边备,辽东边防趋于平稳,回到京都后,又协理京营军政。

    裴珏告老致仕之后,皇帝将太子太保王高庠调入吏部,暂管吏部事务,上个月已下旨授予吏部尚书之职。王高庠庶吉士出身,历任官职更是丰富一些,曾受命督辽东军务,修筑边墙,也曾担任御史,掌管都察院事务,更受皇帝信任,入东宫负责教管太子。

    共同之处便是,都曾掌管过边防军务。

    早朝上,殿外秋风萧萧,殿内百官肃立,两位新尚书似乎事先已商议过,先后站出来谏言。

    陈尚书禀道:“陛下,大庆寒冬骤长,九边关城之北,鞑靼之地恐怕更是如此。寒冬瑞雪可使我大庆喜收丰年,却也会让北疆鞑靼诸部草粮不足,牛羊难以存活,进而逼得鞑靼诸部南下,朝廷应当事先筹备军务以应对。”

    大庆国运正盛,也有外敌,主要有二,海上倭寇之乱和北疆鞑靼之乱。

    吏部尚书王高庠附议。

    陈尚书能从寒冬之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