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50节 (第2/3页)
书又递过来几页纸,说道:“若论税例之道,当属邹之川邹阁老最是透彻,本朝无人能出其右,只可惜他早早致仕归乡了……此乃本官征求邹阁老意见收到的回信。” 裴少淮翻开,果然见到了熟悉的字迹,写道:“……老夫以为,还可再添几条。其一,量地计丁,计亩征银;其二,国库充裕,以银雇役……?以上之言,马大人可作参考所用。” 意思是,把徭役摊入到田亩中,地大者多征,地小者少征,无地者不征,不再按照黄册来征徭役。徭役换成征收银两,再用银两去雇佣百姓做事,替代以往的“强征”。 如此一来,可暂时减缓土地兼并之弊。 裴少淮拿着邹阁老的回信,流露出崇敬之意——邹阁老辞官在野,犹不忘天下苍生,令人敬佩。 “小裴大人认识邹老?”马尚书见裴少淮如此动情,问道。 裴少淮回过神,摇摇头,应道:“心系苍生者,人人敬之,读其字句宛若见其本人。” “那小裴大人觉得新策如何?”马尚书进入正题。 裴少淮起身踱步沉思,他又想起了吴监正的那句“天寒不兴木,无木不成农”——大庆百姓拘于田亩之间,小农之家周而复始,一旦天灾“不兴木”,对于小农而言是摧毁性的。 若真到了那时,君主再是圣明,臣子再是忠良,朝廷再是作为……在真正的天灾面前,这些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解开他们的镣铐,人人皆自救,大庆才能渡过这漫漫冰期。 人随利动,银币流动起来,人便也动了起来。 “马尚书说得极是,是时机推行新策了。” 马尚书一拱手,说道:“那便请小裴大人廷议时,助户部一臂之力。” “理当如此。”裴少淮回应。 新策会触及勋贵豪武的利益,马尚书敢率户部推行此策,也是有极大勇气胆识的。 裴少淮问道:“马尚书打算选何处试行新策?” 马尚书应道:“顺天府、河间府、保定府新兴棉纺业,百姓有余钱,太仓州、松江府开海兴收,船只贸易往来,这几个地方皆可试行。” “还有一处可纳入试行。” “何处?” “成都府。”裴少淮应道,又解释,“吏部裴尚书致仕之后,随其孙儿去了成都府。” 说起来,当年是裴珏先提出的“以银代税”。 …… 议定之后,户部动作很快,于春节之前上奏了此事。 廷议时,虽是一番争执不休,但最后结果是好的,完全在裴少淮的意料之内——不管是银币流通,还是充盈国库,皆是为了推行户部新政作铺垫,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马尚书是个聪明人,敢迎难而上,也懂顺势而为。 …… …… 岁末除夕夜,宫殿里盏盏烛光,丝竹声响。 君主亲忠贤,赐宴同群臣。 又是一年赐宴时,今年的夜宴气氛很是欢愉,君臣几度举盏同饮,文采斐然的诗词频频出现。 京中有百姓燃放烟花,声响传入宫内,皇帝更喜,特地让群臣安静细听,随后又多饮了几盏。 宫廷宴罢,皇帝如去岁那般把裴少淮留了下来,让裴少淮到御书房陪他杀两局,笑道:“还需趁你南下之前,多下几局棋。” 君臣对棋坐,频闻落子声。 本应是闲来挑灯下夜棋,棋声又慢又散才对,但皇帝落棋不假思索,以至于——灯花未落,棋局已定。 裴少淮便知道了皇帝意不在下棋。 又见书案上堆着几卷空圣旨,玉玺在侧,灯下泛着玉光。皇帝似乎等着裴少淮趁醉从他这再“顺走”几道圣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