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气候还能影响朝代更迭? (第2/2页)
绝了,姚广孝仿佛是醍醐灌顶。 朱高燧忍不住说道:“先生,那这么说历代王朝的更迭都是因为气候?” 苏修远摇摇头,“气候只是一个重要原因罢了。” “就比如秦朝灭亡,隋朝灭亡,元朝灭亡……这些王朝的灭亡,就与其制度、治理息息相关。” “一个庞大帝国的倒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会有无数千丝万缕的原因。” 朱棣再度开口问道:“苏先生,若是大明有了您说的那番薯和土豆,那大明是不是就不会亡了?” 朱高炽和姚广孝等人不解,什么是番薯和土豆? 但苏修远还是摇了摇头,“我刚刚说过了,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不仅仅只是这一个问题。” “明朝末期就已经有了番薯和土豆,只是没有大规模推行罢了。” “相比于前代的寒冷期,明代所锐减的人口已经算是最少的了,这就是番薯和土豆的功劳。” “但就算是粮食充足,百姓能够吃饱了,可若是官府腐败不堪,欺压百姓,百姓忍受不住不也同样会揭竿而起?” 这时候,小小的朱瞻基突然说道:“先生,这是不是就是孔圣人所说的,苛政猛于虎?”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苏修远喜欢朱瞻基,自然就是因为他头脑伶俐。 “当年陈胜吴广被秦律所束缚,所以才有了,今亡亦死,举大计已死,等死死国可乎?并发出来了石破天惊的提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名篇里面说的更是有道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道异也。” 听了这番话,朱棣悟了,朱棣彻底悟了。 这仁义和知识,那都得拥有啊。 皇帝没有文化,看来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那苏先生,怎么样才能让一个朝代永盛不衰?”朱瞻基稚嫩的话语再次响在了课堂上。 朱棣决定要回去好好赏赐自己的长孙,简直是太善解人意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一下子就被他问出来了。 “没有永盛不衰的王朝,也没有永恒不灭的政权。” “纵然是封建历史最悠久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八百年而亡。”苏修远悠悠道。 八百年…… 朱棣觉得,这个记录还是可以破一破的。 仿佛是知道学生们的心思一般,苏修远说道:“虽然看起来八百年已经够久了,但这个帝国长期处于分裂之中,八百年的历史一半都是名存实亡。” “他们的皇帝权力都比不得教皇,他们所施行的是选帝侯政策。” 又怕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教皇的苏修远解释道:“教皇就是宗教的首领。” 这时候朱棣心里平衡了:被宗教统治的国家,被教皇指挥的皇帝…… 就这? “他们并没有我华夏的凝聚力强大,我们华夏的封建王朝,都是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对中央都是俯首帖耳,国家是完整的,统一的,而不是苟延残喘的。” 天禁杀的大明帝师:我在皇城支教那些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