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台湾道 (第2/2页)
意赌此一把?” “陛下,臣愿意。但臣成事之后不求位列三公,但求为我东林正名。” “呵呵,你一不问我是什么任务。 二不看看你东林现在是鱼龙混杂,就敢要为你东林正名? 你果真是榆木一截,这要求朕不允,朕也允不了。 就比如朕,这是好是坏可由自己说了算? 这后事之评价,看的是朕一生做了什么。 看的是朕造福了这大明万民,还是祸害了这大明江山。 只要朕做的好,就会被历代传颂。 朕如果是个昏君,就连朕也阻不了身后骂名。 你东林也是如此,要想留下好名声,就去做些实事,好事。 忧天下忧而忧,乐天下乐而乐,你东林的名声自有后人去正。” “臣懂了,请皇上下旨。” “王大伴,笔墨伺候,朕要御笔亲书。” 等书写好圣旨后,朱由校放下笔说道: “大伴,用印后宣旨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澎湖之东有岛名台湾,长欲800里,宽欲三百里,辖小岛无数。 岛上有我大明子民十数万,朕不忍弃置不顾。 此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大明东之门户。 今特设台湾道,命给侍中杨涟巡抚台湾,开荒种田,建立海防。 一应文官自行认命报于朝廷,不得有误。 ——钦此。杨巡抚谢恩接旨吧!” 杨涟呆呆双手接过了圣旨,惊喜忧愁一股脑的涌入心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惊喜的是皇上不但没有降罪于他,还委以重任,升自己成了一方大员。 愁的是台湾乃是一座从无设治的岛屿,自己要白手起家整出一个道来。 这资金,这人手,这物资可是要海了去了。 王承恩见杨涟接了旨后没有谢恩,就皱着眉呵道。 “杨巡抚还不快谢皇上恩典?” “臣杨涟谢皇上圣恩。臣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敢有负皇恩。 只是,这台湾欲要开发,就离不开人口,和银子,不知朝廷能给臣多少支持。 杨涟现在也不敢说什么治理台湾不对什么了,只是想要能要来一点扶助就好了。” “大明以后监押、流徒之罪人皆押往台湾供你役用。 灾民,流民也皆将迁往台湾落户。 还可征北方数省之佃户发往台湾。 凡迁台之民,朝廷管护送,发路费。 上岛之后,发半年安家粮饷。 每人可分二十亩荒地以供开垦。 开垦之田,两年免租,第三年一成租。 三年后田租永为三成,再无其他税赋。 岛上一礁一石,一寸土地都归朝廷所有,不准买卖。 开垦之人只有耕种权而无拥有权。 但一人二十亩的耕田,非死亡,犯罪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回或转于旁人。” 杨涟一听皇上的吩咐就傻了。 这要是一连几年没有收入可怎么办? 这大明的财政可不怎么样,不可能一直补贴自己。 难道要自己掏腰包去建设台湾,可自己也没钱啊? 朱由校见杨涟愁的都要哭了,就叹了一口气说道: “朕听说福建沿海与东瀛和西洋的贸易挺发达的。 朕你许开互之权,往来海船之关税也要查收。” “可是陛下,这海禁之令可是祖……” “当年高皇帝禁海乃是为了防患倭寇。 现在我大明水师难道还惧怕倭寇吗? 朕会下旨让各地水师剿灭水寇的。 再说了,你也不要告诉朕,南方的那些海商都死绝了。”堂少的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