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败家子_第172章求救无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求救无门 (第1/2页)

    永宁城,登闻鼓院外,三位书生已经拉扯了多时。

    其中一人正是宋均。

    平江府的投毒案传到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说有识之士都知道大兴如今是内忧外患,处处不平静。

    但无论是硝烟四起的边境,还是流寇肆虐的西南,都离京师永宁太远了。

    而平江府却离京师只有百余里。

    快马加鞭,一两个时辰便能到的车程,竟发生了如此恶劣的案件,朝野震荡,民间议论纷纷。

    许多官僚联名上书,将此案极尽夸大,渲染恐怖,要求大理寺尽快破案,严惩凶手。

    宋均收到杨明的信件之后,一直在为他四处奔走,想将真相上达天听,替杨明寻一线生机。

    然而他入京时间不久,在京城并没有什么人脉。

    唯一相熟的钱进,本是太学赤党魁首,颇有些威望。

    可偏偏他在八月秋闱中摘得桂冠,已经离开了京城,自请去蜀中任团练使,统领地方军队。

    大兴历来重文轻武,钱进弃文从武,令一干崇拜他的太学士子大失所望,认为他是自毁前程,不由看低了他几分。

    连带着与他交好的宋均,处境也就变得有些尴尬了。

    整整两日,他徒劳奔波,一无所获。

    眼看着大理寺司直已经去平江府审案了,若是再拖延下去,此案盖棺定论,再想翻案,更是难上加难。

    最终,他决定来敲登闻鼓。

    圣上为了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皇城门外,设立了登闻鼓院,许臣民击鼓上闻,上达天听。

    所以对击登闻鼓的案件不论大小,圣上常常会亲自受理。

    正因如此,早年屡有百姓,连家中丢了只老母猪都要击鼓鸣冤,登闻鼓院不厌其烦,后来便又出了一条规定,必须事关军国大务,奇冤惨案的才可敲鼓,否则按重罪论处。

    平江投毒案,能不能算得上是奇冤惨案还很难说。

    可只要鼓声一响,他便等同于向宋宏宣战,后果不堪设想。

    太学里同他交好的几位学子苦口婆心地劝说他。

    “殿下,你这是何苦呢?”

    “单凭一纸书信,无证无据,你便要告朝廷命官,还牵涉到东宫,便是真让你见到了圣上,恐怕一顿廷杖是在所难免的。”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殿下,你这是何等不智啊。”

    宋均知道他们是一片好意。

    虽说他被过继为齐王嗣子,可珠玉在前,木渎在后,宋宏无论是学识才智都远胜于他。

    他这个替代品,也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别人叫他殿下,只是出于礼节,实际上他并没有享受到王子该有的待遇。

    齐王不让他住在王府,命在他在外面另起炉灶,平时对他完全置之不理。

    此次涉及到太子宋宏,宋均没有敢跟齐王说,直接绕过齐王向宫中上书,请求面圣,结果还是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仿佛无形中有一股庞大的力量在阻止他上诉。

    “除了敲登闻鼓,某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了。”

    宋均沉寂了片刻,毅然决然道:“谢过诸君好意,先生待某恩重如山,事关先生的性命,某无论如何也要再试一试!”

    二人面露苦笑。

    太学中赤党和白党之争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

    凡是太学士子,必须要选一边站队。

    要么跟夷人死拼,要么纳贡求和,没有第三条路。

    直到宋均进入太学,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朝廷应该假意求和再徐徐图之,也笼络了少许反感非红即白的中立人士。

    但新党的出现为时尚短,并非所有人都有勇气跟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白党和赤党作对,最终坚定不移站在宋均一边的,只有他们两人,名为马同峰和乐叶舟。

    他们打心底不愿意看到宋均现在就跟太子发生冲突。

    尤其是为了区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