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嚣张 (第2/3页)
所以便打算在那里建立分校。” “一年多熟吗?”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忍不住舔舔嘴唇,最后忍不住道, “岭南那地方真能一年多熟?!”言语中甚至带着几分的激动。 “不知道啊!只是农业学府的一项耕种跟温度有关的研究而已!” 李泰耸耸肩道,“到底能不能种植是需要试验的,而且北方小麦肯定不适合南方种植。 所以想来还需要改良耕种的作物,这个研究什么时候成,我也不知道。 但早一点布置,总归早一点完成。” 就在李泰画着美好未来的图纸时,硬邦邦的声音又是传了过来: “但岭南地区的物质实在是难以运送到长安,甚至别说长安,只要他们能够运送到余杭,岭南之地也不会被长安嫌弃。 实际上整个江南道被划为江南道,不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赋税或是能通过长江,或是能通过余杭,然后运送到洛阳,再送到长安来嘛! 而岭南的话,就算是他们有心交赋税,也难以运送出来!” 众人听到这很不合气氛的话语,不由转头向这发声的人看了过去,看谁这么煞风景! 只见到了魏征一身正气的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 哦,是他啊!?那没事了! “的确如此!”李泰很赞同的点点头,并没有反驳魏征的话。 然后李泰把目光放到李世民身上,开口道,“阿耶,我能说幽州的那个计划吗?” 在场的几位重臣听到了李泰的话,倒是都忍不住的竖起了耳朵,仿佛想要听一个仔细。 毕竟,李泰的计划那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漕运计划给中央带来了大量的钱财,一群人都迫不及待的等着开发京杭大运河! 至于为什么没有马上动手,一是因杜如晦还没有巡视完毕,另外一个就是统一度量衡的模式下的数学人才还不够,所以暂时先放着。 但只要等到江南分校的人才出来了,基本上就是开始全面疏通京杭运河,并且建立漕运码头规则的时候了。 朝廷不想农业学府一家独大,而世家子又不愿意做这工作,就只能等等江南学府了。 此刻的李世民一挥手,从容道: “在场大臣都是社稷重臣,更是朕的心腹,只要是为国为公之事,无一不可对他们所言!” 在场的几位听了之后,都对李世民默默行礼,李世民的态度他们还是很感动的。 而李泰则道,“因为我没有打算走陆路,我打算直接走海运!” “海运?!”听到这话,在场众人愣愣却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答案。 “这海运可不好走!”民部尚书窦静在此刻出面对李泰反驳道, “我去过幽州,见过少海,清楚海洋虽广,却也并非通途。 底下有沟壑千万,天空有风雨倾盆,出海绝非坦途!” “嗯!”李泰听到窦静的话,点头道,“窦尚书所言甚是。 即使如此,因为陆地道路是实在太过难行,至少从海路走,能把广州的粮食运送到余杭,再让余杭把粮食送到朝廷,至少这是当前唯一的道路。 实际上,我们没必要在这点上起争执,因为现在所说的都只是空话。 至少在广州地区真能种植出一年多熟的粮食前,实际上那里于我朝廷,不过是鸡肋。 但若真出了能一年多熟的粮食,我想不需要我多说什么,到时候哪怕朝廷不作为,百姓总归要想办法打通这道路。” 众人听到了李泰的话语之中带着几分嘲讽,只是听不懂到底嘲讽什么。 不过魏征却开口道,“既然百姓会自发的打通道路,又为何会扯到幽州?” 李泰解释道,“百姓虽然会自发打通这条商道,但百姓自身的体量决定了船只的大小。 对他们来说,运输体积较小且能保存的高价值物品才是首选,比如固体蔗糖。 但粮食除非发生粮灾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否则百姓是不会主动运输粮食的,因为不划算! 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足够宽大的船只,甚至足够规模的建队,来运输粮食。 在通常的状况下,国家才能作为承担者,而水师中不断退伍的军舰,就是最好的选择。 能够有一支随时可以把大量的粮食运输到余杭,再通过京杭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