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_第一百七十二章 刘神威归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刘神威归来 (第1/3页)

    在两仪殿中说出自己的目标,讲明自己的政策,李世民便让李泰先回越王府去了。

    虽然李世民并没许诺什么,但看着这些大臣都没再说什么,李泰明白这关过了。

    说到底对这些大臣们来说,李泰离开长安,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李泰最终去哪里,相对来说,好像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而且更不要说,李泰的计划又不是到幽州后,二话不说就兵发高句丽。

    是一种相互通商,相互交易,以和平手段去谋划高句丽。

    而且只需要给李泰内政权利,而不是给李泰兵权,一个内政权利,又能影响到什么程度。

    最重要的是,李泰许下了承诺,表示不需要朝廷出资,自己便能做好征讨高句丽的准备。

    说实话,对在场丞相们来说,还有比这更贴心的话吗?

    就算房玄龄也非常好奇,李泰到底怎么样把这钱给幽州那苦寒之地炸出来。

    毕竟别看京杭大运河已经疏通到幽州,但现实是幽州一直以来都是与异族对峙的前沿重镇,因为城市职能,幽州在军事上的发展,远远过它在经济上的发展。

    所以幽州这地方,虽然不至于被舍弃,但这边境城市也真不富庶。

    而李泰在长安倒也没多待,便回到高陵,继续进行相应的安排。

    比如说一些不是核心区域的地皮开始拿出来贩***如说自己看中农业学府的人才开始审核,甚至李泰还让孔雀做好抽调一部分织娘北上。

    同时那些原本围绕着郑国渠而建设起来的工厂,李泰也开始让他们压缩规模,抽调其中一部分跟随自己一起北上。

    总而言之,李泰倒是真切的盘点家当,思索着什么带上,什么不要带上。

    既然准备去幽州大干一场,那只带上钱去幽州是成不了过江龙的!

    就在李泰进行全面盘点时,程知节带着大军回来了,同样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刘神威所带着的医疗营。

    在受过了封赏,医疗营的一众医者自然是回到医舍。

    不过刘神威倒是顾不得疲劳,带着自己在岭南那边记录下来的药方草药,以及袁客师在那边积累下来的种田日记,第一时间送到农业学府,让人先把这些东西卷抄起来。

    之后,李泰便带上马周、杜楚客、吕才等农业学府的旧人去给刘神威接风。

    众人酒过三巡,食过五味,倒也询问起了刘神威有关岭南道的事情来。

    刘神威倒也从容的跟众人述说在岭南道的见闻,表示自己也长了不少见识。

    “也就是说,岭南那边的确能做到一年三熟是吗!”李泰听到刘神威的话道。

    “是!”刘神威点头道,“不过需要那种比较特殊的稻草,叫做早米稻。

    我也弄来些稻种,想在长安的试验田中尝试,看看在这里能种个几熟。”

    “嗯!”李泰听到刘神威的话点头道,“我明白了,你按照以往的惯例进行试验就行!”

    说实话,李泰也知道占城稻的说法,是华夏打破六千万人口冲到一亿人口极限的关键。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但现实李泰又没种过占城稻,更没见过占城稻,不知道这天下到底有多少不同稻种。

    所以自然是不知道这所谓的早米稻就是占城稻,但现在既然刘神威觉得这稻种比较优秀,那就先种植一下看看,毕竟农业的试验田本身就要多多实验才行。

    说到底,这稻种叫什么不重要,只要产量高,能养活更多百姓,那这稻种就物有所值。

    而一個稻种推行,哪怕有朝廷主导也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

    就好像想改粟为麦,从贞观三年丰收开始,到现在都贞观六年了,但连整个关中都没有推广开来,顶多也就在渭河左右的附近推行。

    毕竟这东西关乎吃饭,原本种植粟米的惯性是很大的,百姓不见好处是不肯换种的。

    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种新粮食推广,都会受到享受安稳的百姓的本能阻挠。

    “不过,岭南那边一年三熟的特殊环境,那朝廷可轻视,但我们农业学府却轻视不得。”

    在一边陪坐的吕才喝了一口酒水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