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兵败如山倒 (第2/4页)
头上的两位海军军官,守序有些感慨,他需要关心的永远不止是战争。将骨头丢到一边,守序下了决心。西北婆罗洲,沙捞越的攻略计划有必要着手了。 第二天,除去岸上保留的警戒兵力,其他人投入到修船工作中。 船舷的破损容易修理,这种条件下简单补补缺口就好了。用碾碎的麻屑和羊毛铺在一面下翼帆上。再将船帆紧紧贴住船身,细细的麻屑和羊毛渗入船板之间,遇水膨胀后自动填补了船缝。 南海号船上装有备用的船材,水手们吊起木杆,在前桅底座上系紧,用铁箍固定,重新设置支索。 经过几天修理,南海号勉强恢复了前桅下帆,主桅下帆和主中帆,后桅斜桁帆。首斜桅也挂上一面支索帆,算是恢复了基本的操船功能。迎风调戗自然不可能,只能能流畅做出顺风转向。临时停泊的海湾内只能做到这种程度,进一步侧倾船身修理得在基隆港内进行。 在小艇牵引下,南海号缓缓驶出三门岛,顺风顺流航向台北。 …… 丙戌年七月十六,公元1646年8月27日。 金华府已到了最后的时刻,自六月二十日被围,建州以重炮攻城,金华明军亦以重炮还击。明军苦守城池20余日,直至博洛得知金华府西面城墙为新筑,将从杭州调来的神威大将军炮集中到此,连续几天轰下来,城墙塌了。 金华督师阁部朱大典可能是南明最懂军事的文臣。此刻,他正与守军主将,右都督金华总兵蒋若来并肩立在城头上。 建州如同潮水般涌向缺口,蒋若来长叹一声,“阁部,守不住了。” 朱大典:“苦守近月,金华军民尽力了。龙江啊,老夫是绝不会投降鞑虏的。” 博洛围住金华后派人劝降。朱大典用华夏古典礼节招待了建州招抚使臣徐淮,架起大鼎给他烹了。 “若来一定追随阁部。” 朱大典:“恩,你我留在这里也没用了,不如回去处理下家事?” “阁部请先走,我为你掩护。” …… 蒋若来以骑射闻名,为东南明军中少有的勇将。去年他自金华赴南京勤王,参与吴志葵的东南总兵盟誓时,明军防线犹在淮河。北固山甘露寺大败长江失守,蒋若来率600家丁退到苏州,与吴志葵合兵。苏州之战又败,蒋若来成功突围,退守嘉定。明军再败,蒋若来一度泛海,从海上撤回浙东。 个人的武力在王朝末世的战局中是如此微不足道,今天建州终于攻破了金华,卫国不成,保家亦成奢求。金华明军绝少有降兵,城中爆发了激烈的巷战。 蒋若来血染战袍,端坐在府厅中,总兵府四周已经是一片喊杀声。 妻妾女儿都聚集在此,蒋若来语气低沉,“事情已经不可挽救了。我以匹夫受国恩,国亡与亡,死复何憾!可你们都会沦为建虏俘虏。” 妻子王氏朗声道:“臣既死君,妻亦死夫,理所当然。将军毋须为我等忧虑。” 妾室们言亦如是。 三子蒋祖跪下给父亲磕了个头,“父为忠臣,儿子绝不会当不孝子。” 两个女儿和儿媳哭着说道:“我们一起走,路上全家也有个照应。” 蒋若来泪流满面。 亲兵堆好柴薪,淋上火油。夫人向着蒋若来凄美地一笑,手中的火把掉落在地。 蒋若来闭上双眼,不忍再看。 冲天的火焰燃起,围住总兵府的建州兵停下脚步,其中有不少人在不久之前还隶属于方国安。 蒋若来提起长刀,在熊熊烈火中走出府邸。此时在他身边的还有侄子蒋珍,游击官袁鼎。建州兵纷纷退后几步,三人相视一笑,冲入敌军阵中。 半小时后,地上横七竖八躺下40多具尸体。袁鼎和蒋珍早已倒下,蒋若来背靠墙壁,看着围过来的建州兵。他浑身是伤,疲惫的右手已提不动长刀。嘴角抽动了几下,蒋若来横剑自刎。 …… 金华督师朱大典可能是明朝现在最懂兵的文臣。 他的四个儿子正在与建州兵巷战,儿媳与女儿们利用这最后的时间投井自杀。 副总兵吴邦睿与何武长身而立,一身的铁棉甲。 朱大典道:“两位将军尚有一战之力,你们突围吧。” 吴邦睿摇头道,“邦睿世受国恩,很幸运可以与明公一起死在金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