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夹缝求生,张邈出路 (第1/3页)
渤海王文书? 袁绍刚刚松懈的眉头,再度皱了起来,想到渤海王,他便想到那四十万石粮草。 袁绍从未想过赖账,袁氏名声,有债必偿。 只是眼下战事吃紧,所需粮草甚巨,加上人手都忙于战事,才没有及时兑现。 眼下时至八月,袁绍的打算是,等今年秋收结束,新粮入库,再将旧粮用于偿还赊欠渤海王的粮草。 袁绍将文书展开一阅,果不其然,是粮草的事。 文书中言称并州常年遭受外族入侵,作战艰苦,渤海王打算将此四十万石献出,用来充作军粮,希望袁绍早日运送。 并且在文书最后,还感谢了袁氏在对外族作战中所做的贡献。 袁绍这就费解了,渤海王将这粮充作军粮,是他自己的事,他自己的名,为何还要感谢袁氏呢? 难道是讽刺? 袁绍无暇多想,将文书收起放在一旁。眼下最为棘手的,还是济北国的问题。 虽然尚不确定,但袁绍已然将那骑兵做当是傅燮的清河兵了,光光部署袁遗,恐怕还不够,然后现在军中,已经没有别的兵马能够调动了。 徐荣进兵东郡之后,并未一味冒进,而是沿着白马到韦乡一带,积极防守,同样,丁原与文丑两军,并没有好的进攻机会。 旷日持久的拉锯不仅消耗着双方的粮草与兵力,对当地的民生破坏也极大,不少东郡居民,已经渡河北逃冀州,而靠南的,则逃往陈留郡,犹是如此,东郡西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的流民。 “公则,元图,兖州僵局,可有破解之法?”袁绍问两位幕僚。 这个问题郭图早想了很久了,而且确实想到了。 “主公,兖州僵局,唯有一法可破。”郭图道。 “快快说来!” “陈留张邈,主公,刘岱杀桥瑁,致使兖州各郡守人人自危,张邈此时按兵不动,便是有隔岸观火之嫌,主公不妨派人拉拢一二,承诺陈留日后依然为其所有,只需要他助击败徐荣即可!” “那该派何人前往呢?” 郭图一笑,推荐道:“陈孔璋可担此任!” 陈琳的话,袁绍确实比较放心,于是应了下来,命陈琳前去陈留拉拢张邈,并且还派了高干同行,有陈留高氏帮衬着劝说,成功概率或能增大。 …… 数日之后,陈琳与高干出现在了陈留。 高干曾在路上信誓旦旦,以高氏与张邈的情分,张邈一定会同意与袁绍合作的,毕竟张邈欲在陈留站稳脚跟,高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见过张邈之后,高干与陈琳却碰了一鼻子灰,显然,张邈对什么合作没有兴趣,他的态度十分明确,保持中立。 拒绝陈宫与程昱的邀请时,张邈已经下定了中立的决心,他甚至为此将两位志向不凡的幕僚亲自礼送出境。 人都送走了,如今怎么可能还入局。 陈琳与高干不知道是,其实在袁绍派人来之前,雒阳方面,也派人来了。 张邈一直是这个态度,他只想保一方安定,不想陈留百姓陷入战火,并且直言:就算袁绍派人前来,自己也会是这个态度。 所以陈琳与高干还没来,张邈其实已经拒绝他们了。 将人打发走后,张邈召集了张超臧洪等人,打算就此事商议一番。 很快,几人一同来到张邈府上,张邈将袁绍派遣说客的事说了一遍,并说自己已经拒绝。 “兄长拒绝董卓与袁绍,虽然两不相帮,可就怕两边同时得罪,恐怕兖州战事一了,获胜方,便会立刻对付兄长。” 张邈叹了声,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他还会不知道么。 如今刘协与刘辩各自成了皇帝,他该奉谁呢? “孟高,此番道理我也懂得,然你想过没有,就算要帮,我们能做出选择吗?” 问题不仅仅是帮不帮,还有帮谁。 之所以选择都不帮,更大的因素是因为不知道,不确定帮谁。 张邈曾经倾向于袁氏,倾向于士族,然后呢? 陈留会盟,一败涂地。 士人还是多读书好,打仗的事,搞不定。 数次失败,特别袁绍的河内之败,已经让他对袁氏失去了信心。 然而陈留又地处兖州,偏偏在袁氏势力范围的眼皮子地下,投董卓,不现实。 这些问题,两人都懂,于是都沉默了。 这时,臧洪说道:“两位府君,我父臧旻见多识广,要不然,我写信将陈留困局交给家父一阅,看看他老人家会不会有什么好主意?” 张邈与张超一听,与他们相比,臧旻确实称得上见多识广了,平乱,治郡,样样出色,如今又是并州大郡太原郡的太守。 臧洪愿意帮忙,张邈当然喜闻乐见。 “子源愿请老先生相助,实乃邈之幸也!” 张超也给了臧洪一个“好兄弟”的眼神。 …… 今日八月之后,天气热得更加极端,刘擎寻思,汉末不是号称小冰期么?不知为何,感觉今年比前几年都要热,而且又热又旱,河流水位大量下降,水利不发达地区的农作物,岌岌可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