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汉国夕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汉国夕阳 (第1/3页)

    第三部撕咬

    第一章汉国夕阳

    316年,匈奴汉国皇帝刘聪,派大将刘曜攻陷长安,汉人的西晋中央政权轰然倒塌。至318年,刘琨殉国,西晋帝国最后一点火种也被扑灭。

    这时,刘聪看似已是北方的霸主,其实?未然。刘聪所能控制的地方,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过陇坂,北不出汾晋,并未完全占有中原北方。当时,在北方地区还有几支力量并存:

    一是王弥的部将曹嶷。曹嶷占据山东,堪称“山东王”。

    前文已有所述,“飞豹”王弥为“汉高祖”刘渊卖命,攻克了西晋都城洛阳,但与刘汉政权嫡系中央军刘曜因在洛阳分赃不均翻脸后,又名义上归附了石勒。

    王弥心里清楚,乱世之下,靠谁不如靠自己。为巩固老巢,王弥任命心腹部将曹嶷为镇东将军,命其率军返回青州,招募士兵,开辟山东革命根据地。

    曹嶷离开王弥,竟然一路开挂,从洛阳出兵,经兖州,攻陷汶阳关,越过鲁中山区,尽陷齐鲁之地,居然赶走了西晋的“山东王”、青州刺史苟睎,自称青州刺史,拥兵10万众。

    山东都城临淄,城池巨大,四周又十分平旷,可以说无险可守。曹嶷占领山东后,在今山东青州市境内筑起一座新城,把广县并入临淄县,再把青州、齐郡、临淄县的军事行政机构尽数迁进新城。

    新城取名广固城,位于尧王山南,阳河之东,西靠崇山峻岭,北控千里沃野,东瞰胶东半岛,南制通向淮沂的交通要津,易守难攻。

    曹嶷毕竟是汉人,心里倾向南方的东晋政权。

    二是占据河北的石勒。石勒名义上受命于刘聪,实际上已有人有地盘,很独很强大,对刘聪早有不臣之心,这点前文已有所叙述。

    三是代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占据当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一带。

    刘聪、曹嶷、石勒、鲜卑族拓跋部,四方军阀瓜分了北中国,各据一方,其他三方名义上尊刘聪为主,实际上各怀鬼胎。

    刘聪执政时期,重新制定了匈奴汉国的百官制度。但本质上还是沿用并进一步健全了其父刘渊的胡汉分治政策。

    刘渊建立汉国时,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刘聪则以其儿子刘粲为大单于,也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一万落置一都尉。另外置左、右司隶,各领民户20余万,1万户置1内史,共设内史43,专门统治汉人。

    在中央,刘聪的儿子、大单于刘粲,又为丞相、领大将军、封晋王,大单于基本是皇位的继承者。中山王刘曜,被封为大司马。

    刘粲、刘曜二人,算是刘聪的左膀右臂。刘聪的统治机构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汉人,可核心权力还是掌控在匈奴贵族手中。

    刘聪创建的这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从实质上说是在基本上沿袭匈奴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在当时条件下对匈奴各部有巨大的凝聚力。

    然而,这种体制显然存在巨大缺陷。自称汉国,却排斥占华夏地区大多数的汉族士人参政,自然会加深民族矛盾,这种体制,注定会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一个不成功的先例。

    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成功的皇帝背后,都有一个不多事的皇后和一个稳定、和谐的后宫,可刘聪的后宫,却从不令人省心。

    胡汉文化,虽可以兼容并蓄,却很难排除其中天然存在的隔阂。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有很多婚姻习俗不被汉文化所接受。譬如,王昭君就遭遇过“父死妻后母”的匈奴旧俗,被乱lu

    了一次。另外,匈奴人还有“兄死娶其嫂”的风俗。

    匈奴这些风俗的传承,有其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作为少数民族,本来人口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