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3章灭周放赵之国策 (第2/3页)
道:“如此良机,吾岂能轻纵之。若是放任赵国剪除胡人之危,其国力必愈强也,而我大秦今日不战,来日则又何以制之焉?” “禀我王。”范睢不疾不徐地说道:“赵国攻胡以壮其力,我大秦亦可趁此赵国无力出手之机会,攻打他国,以壮我大秦之力也。” “相国谬也。”当即一个武将便出言反对道:“以我秦军之力攻之赵国惧之他国来援,我军进攻他国,赵国不曾来援乎?” “或许会来援也。”范睢依旧不疾不徐地说道:“然,我军攻之赵地上党,赵军必弃之胡人,全力回返,而若我军攻之他国,赵国又岂会弃之己方攻胡之国策,而全力救援他国哉?故此,即便赵军来援他国,不过数万之兵力也,与之倾国之兵,当有天壤之别也。” “况且,本相所选之地,赵国是否愿意援助之,尚且两说也。”范睢随即又补充了一句道。 “相国所言之地,是乃何处?”秦王显然有些心动了,当即又询问范睢道。 “禀我王,微臣建议之进攻之地者,周朝王畿之地也。”范睢微微拱手,拜而道之。 话音落下,众朝臣皆是议论纷纷。 支持者有之,毕竟财帛动人心,周朝八百年积蓄,想想都令人兴奋不已,更何况,那里还有象征着天下的九鼎! 反对者也有之,毕竟那可是周朝啊!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宗主国,如今兴兵而讨伐之,道义上说不过去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引起各国的强烈反对,甚至成了一次六国伐秦? 这联军的威力,可一点不会比赵国的大军小啊! “爱卿且细言之。”秦王自然也对其中利弊早有所判断,但一时间却也决策不了。 当即,范睢微微拱手,随即继续说道:“微臣所四,攻打周王畿者有理由共四也。 其一,曰名正而言顺。先王举鼎,崩于周地,先王虽勇武,但非短智之人,何故一气之下而举九鼎?而先王又是何其英武,何故因举鼎膑崩而亡?若非我王及时归来,又有太后相助,则秦之大业恐毁于内乱矣。 其中种种皆是利于六国而害于秦,而其中又是否有周王室之身影? 此事,虽已不可考,然君子之仇,十世尤记也,则周朝之罪可追、秦国之仇可报之也! 一起吾王得之王位于先王兄也,攻之周朝,以告慰先王之灵,可谓名正而言顺者也! 其二,曰财货之利也。周虽暗弱,然其八百年王朝之积蓄却非徒有虚名也,而洛都者,居天下之中,货通天下,赋税之足,不下咸阳也。取之,不仅周朝八百年积蓄尽为大秦所有也,更有连年之赋税以壮我大秦也。 其利之盛,比之赵国攻胡之利,数倍而不止也。 其三,曰占其地利也。若细细观之天下舆图,我大秦东出之道者,无非上、中、下三路而已。上则出河东战上党于赵也,其胜负未可知也。下则出鄢郢而战于楚,却受困于楚地之川流河泊也。至于中路,则被夹于函谷道中,难以突破也。 若我军能得周王畿之地,则我军东出之路大开也,以洛阳为支点,粮秣等物资供给,兵力之调动,比之如今,当便利数倍不止也。 其四,曰失道寡助也。周王畿者,暗弱久矣,兵甲不修,内无良将,空有天子之名,却无天子之实;在外,却是依旧以王自居,屡屡触怒于各国国君也。昔日赵王括登基之时,周朝使臣竟令赵王亲奉其胙肉,可谓骄狂以极也。 赵王必深恨之,若我攻之,赵国未必会救援也,即便救援,亦极有可能消极以应也。 凡此往上,攻赵难且无益于国,灭周则易而大利于国,如此种种,还请我王察之。” 话音落,整个宫殿之上都变得鸦雀无声,显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