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_靖明 第2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靖明 第235节 (第3/3页)

诸官过来与蒋冕见礼,蒋冕则让开了一步向那手捧圣旨之人行礼,而后说道:“请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锦公公宣旨。”

    和蒋冕一同南下的,竟然是司礼监掌印。

    张锦与张佐等商议天下各地镇守太监更换名单的结果,是他让出了司礼监掌印的位置给张佐,他自己到南京去代替戴义。

    非常之时,整个内臣体系都已经不再像过去一般。有了御书房,司礼监的作用是在逐渐调整之中的,张锦也要像魏彬、谷大用一样,到地方替皇帝做事立功。

    现在对南京诸官来说,司礼监掌印亲自来宣旨,而后旨意中明确地说他将接任南京内守备,皇帝决意更加明显。

    “……朕让蒋冕总督南直隶,除漕运、盐法、水利诸事外,南京留守各部一应旧例。淮西江南龙兴之地,朕于北京镇守国门,尔等于南京须公忠体国。朕殿前说过,嘉靖五年之前,天下先观新法于广东试行之成效,若有阴阻之便视同谋逆。”

    “如今,不仅是阴阻之,更明叛朕!五军营张伟等,四川高克威等,哪里来的胆子假旨兴风作浪?应天府尹孟春等人之外,还有谁给了他们胆气?今日再重申:朕手刃广东不臣举子之日所说,此心未改!”

    “朕以高官显位任用尔等,是要解朕之忧,富国安民。杨阁老奏请之官吏待遇法等,朕许了,怎么?现在便觉得、仍觉得新法待官绅苛刻,竟至于串联谋逆?都是饱读青史之人,开国百余年,得过且过下去,真要让朕将来见到大明亡国有日?”

    “去岁广东初有成效,今年要试行赋役新法,正月十五便来尸谏朕。好忠心!好气节!好名声!朕要尔等记住一点,朕本藩王,得天命继此大位,朕没什么负担!朕只愿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大明百姓!”

    “朕也告诫尔等,同样需要对得起朕的重用,对得起尔等饱读的圣贤书,对得起你们治下百姓!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等都要记住。大明这条船翻了,朕和朕的子孙不能幸免,尔等和尔等子孙亦不能幸免!”

    “钦此!”

    这绝不是辞藻华丽、行文委婉的翰林院待诏拟的圣旨。

    许多人并没有亲耳听过皇帝讲话,现在从张锦的口中,他们似乎看到一个锐意十足的少年天子就站在面前,冷冰冰地,压抑愤怒又理智地跟他们讲一些道理。

    皇帝和臣子,都是坐在大明这条大船上的人。

    只要不是傻子,都懂得不断压榨百姓的后果,船迟早是会翻的。

    问题在于:不会是眼下。

    皇帝不愿他死后洪水滔天,皇帝说他本来只是个藩王、心里没什么负担。

    皇帝好像是个暴躁少年……

    众臣跪听圣旨、齐声承诺之后再站起来,看着神情严肃的蒋冕与张锦之后,又想起皇帝能让杨廷和与费宏一起演出这场戏,如今借谋逆之名、布可怖之力突然降下雷霆之威的手腕。

    皇帝也是个心机深沉的少年……

    他还是少年。

    当南京“幸存”官员亲耳听到这道圣旨时,去广东向张孚敬、桂萼宣旨的人已经到了武昌府。

    给孙交及镇远侯的旨意自然也到了。

    总镇湖广太监谷大用,靖安侯兼阁臣国丈、如今在家乡任总督的孙交,还有镇远侯、湖广总兵顾仕隆明确地站到了一起,却不是像之前有些人猜测的一样因为五军营之变在筹谋“勤王清君侧”。

    而顾仕隆把他的次子绑了起来交给前来宣旨的太监,让他们带回去向皇帝复旨。

    对这个消息,受到刺激最大的是楚王朱荣氵戒。

    他受到的刺激之大,在这一晚让孙交和顾仕隆都惊了。

    “此言当真?”

    孙交拍案站了起来,问前来报信的人。

    来人是楚王府长史,他努力做出悲伤的表情,但眼神很惶恐:“确实无假,楚王薨了!”

    朱荣氵戒,第六代楚王,正德七年嗣封楚王,而今刚十二年,享年五十。

    他之前就病过,是真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