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_第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节 (第3/3页)



    “这些草原人,没吃过甜的,哪知道这东西该卖多少,”老妇人笑得十分真切,“快快过去,今天再卖掉一筐,回头就能给家里买些砖头,砌个火炕,冬天可就好过了。”

    那中年人摸着头皮,迟疑道:“可这镇上的火炕队,听说都忙到年后了。”

    “那留半筐柿子,”老妇人很有成算,“到时请他们帮个忙,赶个时间,早点帮咱们做好!”

    中年人心悦诚服,退了回去。

    而在这码头边的草市上,还有许多刺绣、头绳、镜子、葫芦、小刀等杂物摊位,他们都是周边的汉人村民,看着下工的河工们,仿佛看着一只只肥羊,他们都是趁着农闲,准备来赚一笔。

    没办法,谁让这些河工都有钱呢。

    哪怕换不到盐、羊毛这些上好的物什,有个夹了豆腐的厚实饼子来换,那也行啊!

    自从有了这些河工,他们的生活便宽裕起来,听说过了年,他们又要在馆陶起一座新的码头镇子,到时可要早点摸清地方,赚过去,再好好赚些钱。

    -

    镇里,一名少年正用自己得到的羊毛卷打着包袱。

    他是今年四月来第一批到的洛阳河工,带着族里三百多儿郎,前来探听虚实。

    谁能想到,他这宇文氏的少主,在这一干就是六个月。

    包袱里放着装水的葫芦、十来个干硬的面馍,一袋细盐,还有他给母亲准备的,一瓶脂油。

    这些不多的东西,耗费了他这六个月几乎所有的积分,还找族人借了一些,才换到那瓶脂油——他抹过一点点,冬天手上干裂的伤口涂上,便不会痛了。

    洛阳城中还有许多宝药,价值千金,堪称起死回生,但那东西,他们也买不起,便不多想了。

    他有些不舍地摸了摸床铺,这上边的干草是揉捻过的,睡着十分舒服,可惜太多太重,带不回去。

    收拾好包袱,他拿着挑棍背起,走出了舍门。

    回看了一眼青砖的石墙,他伸手摸了摸,明岁再来,他们就不是在这里住了。

    “宇文颢,”一位熟悉的青年在他身边唤道,“你看我买到了什么?”

    “柿子?”宇文颢抬起头,那一起从武川过来的朋友,不由微笑道:“破胡,听说你不回去了?”

    面前的是他同乡贺拔度拔,按理来说,他身为军主之子,是不用来的。

    “不回去!”那英武的青年笑道,随后叹息道,“如今北边已经十年无战事,柔然臣服,又迁都洛阳,我想在朝廷立下功劳,看看能否定个丙姓,以后孩儿也好做官。”

    说到这事,宇文颢也长叹了一口气,他们二人都是北方军镇里长大的少年,虽然称不上锦衣玉食,却也自小不愁吃喝,努力学习骑射,想要立下军功。

    但是这两年,朝廷改了军制,军中如校尉之类的低阶军官,不再从他们这些骑射优秀的儿郎中选拔,而是直接由朝廷大姓来指派。

    他家宇文鲜卑当年效忠燕国,燕国被魏所灭后,宇文鲜卑便被安置在武川镇讨生活。

    朝廷迁都后,武川等六镇的待遇一落千丈,粮草不但多有拖延,而且质量也大不如前。

    但就在这时,他们收到彭城王元勰招人的消息,元勰位高权重——这也是一条出路,当时他和贺拔度拔等人,便一起过来了。

    “若无门第,便不能为官,”宇文颢提起这事,眉宇间便带了一丝幽怨,“可惜我等生不逢时,若是三十年前,何愁天下无功,不能为后辈亲族争个门第?”

    “是啊,朝廷一纸诏书,断了我等前程,以至只能操持贱役。”贺拔度拔摇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