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不变的望江亭 (第2/3页)
一直可以通到小区大门口。门口有一个大草坪,是小区里的居民聚集活动的地方,方圆几乎有五千多平方米,草坪里有稀稀疏疏的供人乘凉或小憩的长椅、石凳,有现代化的露天健身器材,有游泳池,有小操场,还有一个圆形小舞台,两旁有一级一级的台阶作为看台。到了傍晚,小孩子们就会在小操场上骑小自行车、滑滑板车或穿着轮滑鞋学行进滑行。大人们,特别是老年人们就会聚在小舞台上,放上音乐,跳着自编的舞蹈,锻练身体。……小心了,这里有一个小台阶下去……”我用空着的手扶住他的胳膊,“我们现在已到了小区门口了。……哲华,这里离长江近,我们去江边坐坐,怎么样?” 他点头。他的背挺得直直的,虽走得极慢,却非常平稳。我带着他走入人行道的盲道上。 “我们将这条街走完,再右转直走个十来分钟,就到滨江公园了。这两年,城建使我们的城市变化得飞快,很多老房子都不在了,变成了几十层高的新世纪大厦,现代化的花园洋房,还有人满为患的步行街。街道变宽了,宽得并排走上四五辆车都不觉得挤。繁华的十字路口建有天桥、地下通道,过马路很方便,不会因为等待红绿灯而耽误时间……” 说着说着,我突然感到哲华有些异样,他的身子在开始发抖。我慌忙停下来,去看他的脸,刚刚还有血色的脸现在苍白如纸,在冬天的季节,他的额头竟然有了细细密密的汗。 “怎么啦?哲华,不舒服吗?”我焦急地问。 他用手摁住头。 “是不是头痛?痛得很厉害吗?要不,我们回去吧!” 他咬咬牙,声音虚弱:“我没事,走吧!” “真的没事?” “嗯!”他将手从头上放下来,额上的汗越来越多,结成了细小的汗珠。我掏出纸巾,为他擦了擦。前面就是公汽站,那里有条凳,我带着哲华过去:“这里有坐位,你坐一会儿,我们再走。” 我们刚刚坐定,就有公汽到站,停车、开门、乘客上车,哲华微侧着头,一脸的紧张。公汽刚启动行驶了几米,有乘客边招手边跑过来,公汽一个刹车,哲华一惊,紧抓住我的手。我突然明白过来哲华的异常,他是想起了以前的那场可怕的车祸。 我轻抚他的手,柔声说:“没关系的,是公汽进站载人。别怕,哲华,有我在呢!没事的!” 公汽已经走远,哲华渐渐恢复常态,他松开我的手,有点难为情地站了起来。 “走吗?”我问。 他点头,我们重回到人行道上,我又继续为他描述我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冲散他的不幸记忆。 “现代都市绿化做得可好了,四季如春。广场、小型公园随处可见。冬天本应该是落叶已尽的季节,可街道边的树木却枝叶茂盛、郁郁葱葱,花坛里的花依然盛开,似乎永不凋谢。只有在我们乡下,四季才得以分明,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冬秋的那种很高很大的树的树枝了。当树叶落尽,树枝就直直地伸展着,从远处望去,它们细细的、长长短短、参差婀娜,如烟花般散开,在黎明的晨光中,在黄昏的余辉中别是一番景致。特别是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那一枝枝的细细碎碎的雪枝,象羽毛般轻盈,分外美丽多姿! “哲华,你还没有去过农村吧?那里的气息完全不同,那是泥土、青草、农舍、家禽混合在一起的属于大自然的最真实的气息。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待春天来临时,我带你去踏青,好吗?” “嗯!”他回答。 这时候的方哲华,就象是一个没有安全感、迷失了方向的孩子,他默默地跟着我的脚步,一面努力地适应四周的喧闹,一面竭力地捕捉我的声音,倾听我的述说。他正在试着接纳他曾经万般拒绝的、已经完全陌生了的世界,哪怕这让他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恐惧。 “哲华,我们已经到滨江公园的大门口了,来,我们进去吧,里面会清静得多!注意,有台阶!”我提醒着他,“近几年,滨江公园的变化很大,面积一直在往两边延伸,增添了不少设施和绿化,到这里来游玩和散步的人很多。一进大门,是个大的广场,广场的两边有好几个专为游客照相的小摊位,看到有人进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