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4 (第2/2页)
到了站票。不过,能买到票就该谢天谢地啦! 等火车的空档,张明在公用电话亭给老家打了个电话。他用的是方言,沈真一句话都没有听懂。 南北方的方言有着很大的差异。北方方言较为好懂,就算隔了几座城,方言的区别也不大。但南方方言就不一样了。在南方,也许只隔开了五里地,两地的人就互相听不懂对方的方言了。沈真和沈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习惯讲汾水镇的方言。李家人都说,他们的方言听着就和对岸的日本话似的。 挂了电话,张明主动解释了一下:“我叫你们大姑把被子晒晒。” “大姑?”沈真问。 “是我姐姐。你们就随着倩倩叫大姑吧。”张明笑着说。 张明很机智地在行李中塞了三个小马扎。等上了火车,他就带着沈真和沈灵坐在了火车车厢和车厢之间的空隙处。很快,这一点空隙中也挤满了人。被挤得难受的沈真忽然有些怀念后世的高铁了。 火车上的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大家层次差不多,大都是在外打工过年回家的农民工,很快就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有人见张明带着孩子,颇为羡慕地问:“你家俩娃啊?俩娃长得都挺精神的啊!” 要是回答说“不是”,那人肯定又要问“不是你的娃咋就跟着你呐”;而这势必又要把沈淑娟扯出来了,扯来扯去就没个完了。张明懒得和陌生人说太多,便点了头说:“是,都是我家的娃。” 沈真和沈灵相视一笑,也没否认什么。 张明的老家在一个比汾水镇还要偏远的小山村里。村子原本没有名字,进入八十年代后才被人安了“小窝头”这么一个称呼。村子本来就小,近几年还一直有人外迁,现在就剩下不到二十户人了。 他们下了火车坐汽车,下了汽车坐三轮车,下了三轮车还要走两小时,才终于到达小窝村。 张奶奶从女儿那里知道了儿子的归期,正站在村头望着,也不知道在寒风中等了多久。 张明远远就喊了一声“妈”,这憨厚的汉子眼中立刻热泪滚滚。 可以看得出来,张明和他妈妈的感情很深。事实上,宋根荣也什么都听他妈方石菊的。但是,他们给沈真的感觉很不一样。沈真会因为张明而感动,却极其厌恶宋根荣对方石菊毫无底线的纵容。 第二十四章 张老太太这辈子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只养活两个。活下来的孩子里面,大的那个是女儿,小的那个就是张明。这年头也不讲究什么同姓不婚了,张家大姑就嫁在了本村,住处离着张家的老宅不远。 张明常年在外打工,张家大姑原本是打算把老太太接过去养的。但老太太还守着旧思想,觉得自己有儿子却跟着女儿过活,肯定会让女儿的婆家看不起。于是,老太太就守着孙女一直住在老屋中。 张家大姑家里装了电话。因张明早早给了通知,张老太太见到沈真和沈灵时也不觉得奇怪。她的头发被岁月的沧桑染得雪白,眼神却依然充满了慈爱,语气和善地说:“好好,过年回家好啊。” 沈真和沈灵一起叫了声“奶奶”。 张家的老屋也是黄泥垒的,构造和沈真在前江村的老房子差不多。张倩过完年就十五岁了,在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